[18-0232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六張淸求方
便學極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阿
難猶人爲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救
頭救衣如是鬪諍汝於内外見而不
盡者爲斷此諍故汝當速求方便學
極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阿難如
是鬪諍汝於内外見盡者汝當重護
彼心常无放逸欲止此諍故如是此
諍汝斷根本阿難猶人爲火燒頭燒
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如是鬪諍汝
於内外見盡者汝當重護彼心常无
放逸欲止此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
如是不語結慳嫉諂誑無慙無愧惡欲
邪見惡性不可制阿難若有一人惡欲
邪見惡性不可制彼不敬師不見法
不護戒彼不敬師不見法不護戒巳
便於衆中起如是諍謂此鬪諍不益
多人多人有苦非義非饒益非安隱
快樂乃至天人生極苦患阿難如是
鬪諍汝於内外見而不盡者爲斷此
諍故汝當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
正智忍莫令退阿難猶人爲火燒頭
燒衣急求方便救頭救衣如是鬪諍
汝於内外見而不盡者爲斷此
[18-0232c]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七張淸
諍故汝當速求方便學極精勤正念
正智忍莫令退阿難如是鬪諍汝於
内外見盡者汝當重護彼心常无放
逸欲止此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
阿難猶人爲火燒頭燒衣急求方便
救頭救衣如是
者汝當重護彼心常无放逸欲止此
諍故如是此諍汝斷根本復次阿難
有七止諍一者應與面前止諍律二
者應與憶止諍律三者應與不癡止
諍律四者應與自發露止諍律五者
應與君止諍律六者應與展轉止諍
律七者應與如棄糞掃止諍律阿難
云何應與面前止諍律云何斷此諍
謂因面前止諍律也阿難一人者一人
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
喜一人者二人一人者多人一人者衆
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
喜二人
師教面前令歡喜二人者多人二人
者衆二人者一人教訶護以法律如
尊師教面前令歡喜多人者多人教
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
[18-0233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八張淸多人
者衆多人者一人多人者二人教訶
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衆
者衆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
令歡喜衆者一人衆者二人衆者多
人教訶護以法律如尊師教面前令
歡喜阿難是謂應與面前止諍律如
是斷此諍謂因面前止諍律也阿難
云何應與憶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
因憶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犯戒
而不憶諸比丘見巳便語彼曰汝曹
犯戒而不自憶汝應従衆求於憶律
衆當共與賢者憶律阿難若處有衆
和集會者彼比丘應詣偏袒著衣脫屣
入衆稽首礼長老上尊比丘足長跪
叉手白長老上尊比丘曰諸尊聽我
曾犯戒而不憶我今従衆求於憶律
願衆和合與我憶律阿難爲彼比丘
故衆共和集應與憶律以法以律如
尊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與
憶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憶止諍
律也阿難云何應與不癡止諍律云
何斷此諍謂因不癡止諍律也阿難若
有一人狂發而心顚倒彼狂發
[18-0233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九張淸心
顚倒巳多不淨行非沙門法不順法
行而說違犯彼於後時還得本心諸
比丘見巳便語彼曰汝曹狂發而心
顚倒狂發心顚倒巳多不淨行非沙
門法不順法行而說違犯賢者於後
還得本心
當共與賢者不癡律阿難若處有衆和
集會者彼比丘應詣偏袒著衣脫屣入
衆稽首礼長老上尊比丘足長跪叉
手白長老上尊比丘曰諸尊聽我曾
狂發而心顚倒狂發心顚倒巳多不
淨行非沙門法不順法行而說違犯
我於後時還得本心我今従衆求不
癡律願衆和合與我不癡律阿難爲
彼比丘故衆共和集應與不癡律以
法以律如尊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
是謂應與不癡止諍律如是斷此諍
謂因不癡止諍律也阿難云何應與
自發露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因
自發露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犯
戒或有語者或不語者或有憶者或
不憶者阿難若處有衆和集會者彼
比丘應詣偏袒著衣脫屣入衆稽
[18-0233c]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張淸
首礼長老上尊比丘足長跪叉手白長
老上尊比丘曰諸尊聽我犯某戒我今
向長老上尊比丘至心發露自說顯
示不敢覆藏更善護持後不復作阿
難諸比丘衆當問彼比丘曰賢者自
見所犯耶彼應荅曰實自見所犯衆
當語彼更善護持莫復作也阿難是
謂應與自發露止諍律如是斷此諍
謂因自發露止諍律也阿難云何應
與君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因與君
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一人不知羞恥
不悔見聞従他疑者惡欲彼犯戒巳
稱一處知稱一處見稱一處知巳稱
一處見稱一處見巳稱一處知在衆
中稱一處知在衆中稱一處見稱一
處
處知阿難爲彼比丘故衆共和集應
與君律君無道无理君惡不善所以
者何謂君犯戒巳稱一處知稱一處
見稱一處知巳稱一處見稱一處見
巳稱一處知在衆中稱一處知在衆
中稱一處見稱一處知巳稱一處見
稱一處見巳稱一處知阿難是謂應
[18-0234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一張淸與君
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與君止諍
律也阿難云何應與展轉止諍律云
何斷此諍謂因展轉止諍律也阿難
有二比丘於其中間若干意起諍謂
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犯非犯或輕
或重可說不可說可護不可護有餘
无餘可悔不可悔阿難彼比丘猥處
止此諍若猥處止者此諍當言止若
猥處不止者此諍可白衆若於衆中
止者此諍當言止若於衆中不止者
阿難相近住者於中若有比丘持經
持律持母者此比丘共徃至彼說此
諍事若在道路止者此諍當言止若
道路不止者此諍當復向衆說若在衆
止者此諍當言止若在衆不止者阿
難若多伴助者持經持律持母者阿
難彼比丘應者止此諍以法以律如
尊師教面前令歡喜阿難是謂應
與展轉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展
轉止諍律也阿難云何應與如棄糞
掃止諍律云何斷此諍謂因如棄糞
掃止諍律也阿難若有住處諸比丘
衆鬪訟憎嫉相憎共諍阿難彼
[18-0234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二張淸
諸比丘分立二部分立二部巳若於
一部中有長老上尊者或有次者有
宗主者或有次者阿
比丘曰諸賢聽我等无道無理我等
惡不善所以者何我等於此善說法
律至信捨家无家學道鬪訟憎嫉相
憎共諍諸賢因此諍我等犯戒者除
偸羅祐除家相應我自爲巳亦爲彼
諸賢故今向賢至心發露自說顯示
不敢覆藏更善護持後不復作阿難
若此部中无一比丘應者阿難此比
丘應徃至彼第二部到巳稽首礼長
老上尊比丘足長跪叉手白長老上尊
比丘曰諸尊聽我等無道无理我等
惡不善所以者何我等於此善說法
律至信捨家无家學道鬪訟憎嫉相
憎共諍諸賢因此諍我等犯戒者除
偸羅柘除家相應我自爲巳亦爲彼
諸賢故今向長老上尊至心發露自
說顯示不敢覆藏更善護持後不復
作阿難彼比丘當語此比丘曰賢者
汝自見犯戒耶彼應答曰實自見所
犯彼當語此更善護持莫復作也第
[18-0234c]
中阿含經第五十二卷第十三張淸
二部亦復如是阿難是謂應與如棄
糞掃止諍律如是斷此諍謂因如棄
糞掃止諍律也阿難我今令汝說六
慰勞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尊者阿
難白曰唯然當受教聽佛言六何爲
六慈身業向諸梵行法是慰勞法愛
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敬令修令
攝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得涅槃慈
口業慈意業若法利如法得自所得
飯食至在鉢中如是利分布施諸梵
行是法慰勞法愛法樂法令愛令重
令奉令敬令修令攝得沙門得一心
得精進得涅槃若有戒
穢無異如地不隨他聖所稱譽具足
善受持如是戒分布施諸梵行是法
慰勞法愛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
敬令修令攝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
得涅槃若有聖見出要明見深達能
正盡苦如是見分布施諸梵行是法
慰勞法愛法樂法令愛令重令奉令
敬令修令攝得沙門得一心得精進
得涅槃阿難我向所說六慰勞法者
因此故說阿難若汝等此六諍本止
[18-0235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四張淸
絕斷者及此七止諍衆中起鬪諍以如
棄糞掃止諍律止者復行此六慰勞
法阿難如是汝於我去後共同和合
歡喜不諍同一一心同一一教合
一水乳快樂遊行如我在時佛說如
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
周那經第五竟四千二百三十字
中阿含大品優婆離經第六第五後誦我聞
如是一時佛遊瞻波在恒伽池岸爾
時尊者優婆離則於晡時従燕坐起
徃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
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作異業說異業
者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
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
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面前律者而
與憶律應與憶律者而與面前律是
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答曰不也優
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與憶律者而與不癡
律應與不癡律者而與憶律是如法
業如律業耶世
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
[18-0235b]
中阿含經第五十二卷第十五張淸衆共
和合應與不癡律者而與自發露律
應與自發露律者而與不癡律是如
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日不也優婆
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
衆共和合應與自發露律者而與君
律應與君律者而與自發露律是如
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婆
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
衆共和合應與君者而責數應責數
者而與君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
荅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責數者
而下置應下置者而責數是如法業
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婆離尊者
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
合應下置者而擧應擧者而下置是
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
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擧者而擯應擯者而
擧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
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尊
若比丘衆共和合應擯者而與憶應
與憶者而擯是如法業如律
[18-0235c]
中阿含經第五十二卷第十六張淸
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
婆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與憶者而從根本治應從根本治
者而與憶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
荅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
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從根本
治者而驅出應驅出者而從根本治
是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也
優婆離尊者優婆離復問曰世
比丘衆共和合應驅出者而行不慢
應行不慢者而驅出是如法業如律
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婆離尊者優婆
離復問曰世尊若比丘衆共和合應
行不慢者而治應治者而行不慢是
如法業如律業耶世尊荅曰不也優
婆離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作異
業說異業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
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與面前律而與憶律應與憶律而
與面前律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
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與憶律而與不癡律應與不癡律而
與憶律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
[18-0236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七張淸
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
與不癡律而與自發露律應與自發
露律而與不癡律者是不如法業不
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
共和合應與自發露律而與君律應
與君律而與自發露律者是不如法
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與君律而責數應責
數而與君律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
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
合應責數而下置應下置而責數者
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
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下置而舉
應舉而下置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
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
合應舉而擯應擯而舉者是不如法
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擯而與憶應與憶而擯
者是不如法業不如
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與憶而従根
本治應従根本治而與憶者是不如
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
丘衆共和合應従根本治而驅出應驅
出而従根本治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
[18-0236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八張淸業
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
應驅出而行不慢應行不慢而驅出
者是不如法業不如律業衆亦有罪
優婆離若比丘衆共和合應行不慢
而治應治而行不慢者是不如法業
不如律業衆亦有罪優婆離若比丘
衆共和合隨所作業卽說此業者是
如法業如律業衆亦无罪優婆離若
比丘衆共和合應與面前律卽與面
前律應與憶律卽與憶律應與不癡
律卽與不癡律應與自發露律卽與
自發露律應與君律卽與君律應責
數卽責數應下置卽下置應舉卽舉
應擯卽擯應憶卽憶應従根本治卽
従根本治應驅出卽驅出應行不慢
卽行不慢應治卽治者是如法業如
律業衆亦无罪優婆離汝當學隨所
作業卽說此業應與面前律卽與面
前律應與憶律卽與憶律應與不癡
律卽與不癡律應與自發露律卽與
自發露律應與君律卽與君律應責
數卽責數應下置卽下置應舉卽舉
應擯卽擯應憶卽憶應従根本治卽
従根本治應驅出卽驅出應行不
[18-0236c]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十九張淸慢
卽行不慢應治卽治者優婆離汝當
如是學佛說如是尊者優婆離及諸
比丘聞佛所說
婆離經第六竟一千五百六十字中阿
含大品調御地經第七第五後誦我聞
如是一時佛遊王舎城在竹林加蘭
陀園爾時沙彌阿夷那和提亦遊王
舎城在无事處住禪屋中彼時王童
子耆婆先那中後仿佯至沙彌阿夷
那和提所共相問訊却坐一面語曰賢
者阿奇舎那欲有所問聽我問耶沙
彌阿夷那和提告曰賢王童子欲問
便問我聞當思王童子問曰阿奇舎
那實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
得一心耶沙彌答曰賢王童子實比丘
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王
童子復問曰賢者阿奇舎那汝當隨
所聞汝隨所誦習者盡向我說如比
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沙
弥答曰賢王童子我不堪任隨所聞
法隨所誦習廣向汝說如比丘此法
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也賢王
童子若我隨所聞法隨所誦習
[18-0237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張淸
向賢王童子說如比丘此法律中不
放逸行精勤得一心者或賢王童子
不知也如是我唐煩勞王童子語沙
彌曰賢者阿奇舎那汝未爲他所伏
以何意故而自退耶賢者阿奇舎那
如隨所聞法隨所誦習可向我說如
比丘此法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
心若我知者爲善若我不知者我便
不復更問諸法於是沙彌阿夷那和
提隨所聞法隨所誦習向王童子耆
婆先那說如比
行精勤得一心於是王童子耆婆先
那語曰賢者阿奇舎那若比丘此法
律中不放逸行精勤得一心者終无
是處說无是處巳卽従坐起不辭而
去王童子耆婆先那去後不久於是沙
彌阿夷那和提徃詣佛所稽首作礼却
坐一面與王童子耆婆先那所共論
者盡向佛說世尊聞巳告沙彌曰阿
奇舎那止王童子耆婆先那云何得
行欲著欲爲欲愛所食爲欲所燒若
地斷欲斷欲愛斷欲燒熱无欲知無
欲見无欲覺此地王童子知者見
[18-0237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一張淸者
終无是處所以者何阿奇舎那王童
子耆婆先那常行欲也阿奇舎那猶
四調御象調御馬調御牛調御人調
御於中二調御不可調御二調御可
調御阿奇舎那於意云何若此二調
御不可調御此未調未調地未調御
受御事者終無是處若此二調御可調
御善調御此調未調地御受御事者
必有是處如是此阿奇舎那止王童
子耆婆先那云何得行欲著欲爲欲愛
所食爲欲所燒若地斷欲斷欲愛斷
欲煩熱無欲知无欲見無欲覺此地王
童子知者見者終无是處所以者何
阿奇舎那王童子耆婆先那常行欲
也阿奇舎那猶去村不遠有大石山
無缺无穿實而不虛堅固不動都
合爲一或有二人正欲見者彼中一
人速疾上山第二人者依住山下石
山上人見石山邊有好平地園觀林
木清泉華池長流河水山上人見巳
語山下人汝見山邊有好
林木清泉華池長流河水耶山下人答
曰若我見山彼邊有好平地園觀
[18-0237c]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二十二張淸林
木清泉華池長流河氺者終无是處
於是石山上人疾疾來下提山下人
速疾將上於石山上到巳問曰汝見
山邊有好平地園觀林木清泉華池
長流河水耶彼人答曰今始見也復
問彼人曰汝本言見者終无是處今
復言見爲何謂耶彼人答曰我本爲
山之所障閡故不見耳如是阿奇舎
那止王童子耆婆先那云何得行欲
著欲爲欲愛所食爲欲所燒若地斷欲
斷欲愛斷欲煩熱无欲知无欲見无
欲覺此地王童子知者見者終無是
處阿奇舎那昔者刹利頂生王有捕
象師王告之曰汝捕象師爲我捕取
野象將來得巳白我時捕象師受王
教巳卽乘王象徃野林中彼捕象師
在野林中見大野象見巳捉繫著王
象項彼時王象將野象出在於露地
彼捕象師還詣刹利頂生王所白曰
天王巳得野象繫在露地隨天王意
刹利頂生王聞巳告曰善調象師汝
今可速調此野象伏令善調象善調
巳還來白我於是善調象師受王
[18-0238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三張淸教巳
持極大杖著右肩上徃野象所以杖
著地繫野象項制樂野意除野欲念
止野疲勞令樂村邑習愛人間善調
象師先與飮食阿奇舎那若彼野象
従調象師初受飮食善調象師便作
是念今此野象必得生活所以者何
此野大象初受飮食若彼野象従調
象師初受飮食者善調象師則以柔
彼野象従調象師則以柔軟可愛言
向臥起未來取捨屈申者如是野象
隨調象師教阿奇舎那若彼野象従
調象師隨受教者善調象師則縛
前兩腳後腳兩骨兩脅尾脊頭頟耳
牙及縛其鼻使人捉鉤騎其頭上令
衆多人持刀楯矟鉾戟斧鉞而在前
立善調象師手執鋒鉾在野象前而
作是語我今治汝令不移動治汝勿
動搖若彼野象従調象師治不移動
時不舉前腳亦不動後腳兩骨兩脅
尾脊頭頟耳牙及鼻皆不動搖如是
野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阿奇舎那
若彼野象隨調象師不移動者
[18-0238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四張淸彼於
爾時忍刀楯矟鉾戟斧鉞喚呼高聲
若嘯吹螺擊鼓椎鍾皆能堪忍若彼
野象能堪忍者彼於尒時調御善調
御得上調御得最上調御上速疾无
上速疾可中王乘受食王廩稱說王
象如是阿奇舎那若時如來出世无
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
無上土道法御天人師号佛衆祐彼
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従人至
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說法
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
淨顯現梵行彼所說法居士子聞居
士子聞巳得信如來所說法彼得信
巳剃除鬚髪著袈裟衣至信捨家无
家學道阿奇舎那爾時聖弟子出在
露地猶王野象如是野象貪欲樂著
者謂在林中阿奇舎那如是天及人
貪欲樂著謂在五欲色聲香味觸如
來初始御彼比丘汝當護
淨當護口意及命清淨若聖弟子護
身及命清淨護口意及命清淨者如
來復調御比丘汝當觀内身如身乃
至觀覺心法如法若聖弟子觀
[18-0238c]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五張淸内
身如身乃至觀覺心法如法者此四
念處謂在賢聖弟子心中繫縛其心
制樂家意除家欲念止家疲勞令樂
正法修習聖戒阿奇舎那猶調象師
受刹利頂生王教巳持極大杖著右
肩丄徃野象所以杖著地繫野象頸
制樂野意除野欲念止野疲勞令樂
村邑習愛人閒如是阿奇舎那此四
念處謂在賢聖弟子心中繫縛其心
制樂家意除家欲念止家疲勞令樂
正法修習聖戒若聖弟子觀内身如
身乃至觀覺心法如法彼如來
復更調御比丘汝當觀内身如身莫
念欲相應念乃至觀覺心法如法莫
念非法相應念若聖弟子觀内身如
身不念欲相應念乃至觀覺心法如
法不念非法相應念者如是聖弟子
隨如來教阿奇舎那猶如野象従調
象師則以柔軟可愛言向臥起去來
取捨屈伸者如是野象隨調象師教
如是阿奇舎那若聖弟子觀内身如
身不念欲相應念乃至觀覺心法如
法不念非法相應念如是聖弟子隨
如
[18-0239a]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六張淸
來教若聖弟子隨如來教者如來復
更調御比丘汝當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禪成就遊若聖弟子離欲
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者如是聖弟子則隨如來住不移動
阿奇舎那猶如野象従調象師治不
兩脅尾脊頭頟耳牙及鼻皆不動搖如
是野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如是阿
奇舎那若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
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者如是聖弟
子則隨如來住不移動若聖弟子隨
如來住不移動者彼於尒時則能堪忍
飢渴寒熱蚊蝱蠅蚤風日所逼惡聲
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痛
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阿奇
舎那猶如野象隨調象師住不移動
彼於爾時忍刀楯矟鉾戟斧鉞喚呼
高聲若嘯吹螺擊鼓椎鍾皆能堪忍
如是阿奇舎那若聖弟子隨如來住
不移動者彼於尒時則能堪忍飢渴
寒熱蚊蝱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
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痛至命
[18-0239b]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七張淸欲絕
諸不可樂皆能堪耐阿奇舎那若聖
弟子隨如來能堪忍者彼於爾時調
御善調御得上調御最上調御得上
息最上息除諸曲惡恐怖愚癡及諛
諂清淨止塵無垢无穢可呼可請可
敬可重實可供養爲一切天人良福
田也阿奇舎那猶如野象能堪忍者彼
於爾時調御善調御得上調御得最
上調御上速疾无上速疾可中王乘
受食王廩稱說王象如是阿奇舎那
若聖弟子隨如來能堪忍者彼於爾
時調御善調御得上調御最上調御
得上息最上息除諸曲惡恐怖愚癡
及諛諂清淨止塵无垢无穢可呼可
請可敬可重實可供養爲一切天人
良福田也阿奇舎那少野象
死者說不調御死中者野象不調御
死者說不調御死阿奇舎那少聖弟
子不調御命終者說不調御命終中
老聖弟子不調御命終者說不調御
命終阿奇舎那少野象善調御死者
說善調御死中老野象善調死者說
善調御死阿奇舎那少聖弟子
[18-0239c]
中阿含經苐五十二卷苐二十八張淸善
調御命終者說善調御命終中老聖
弟子善調御命終者說善調御命終
佛說如是沙彌阿夷那和提及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調
御地經第七竟二千八百九十一字中
阿含經卷第五十二八千六百八十二字第五後誦癸
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18-0240a]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三淸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大品癡慧地經第八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
爲汝說愚癡法智慧法諦聽諦聽善
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佛言云
何愚癡法愚癡人有三相愚癡標愚
癡像謂成就愚癡人說愚癡也云何
爲三愚癡人思惡思說惡說作惡作
是以愚癡人說愚癡也若愚癡人不
思惡思不說惡說不作惡作者不應
愚癡人說愚癡也以愚癡人思惡思
說惡說作惡作故是以愚癡人說愚
癡也彼愚癡
三種憂苦云何愚癡人身心則受三
種憂苦耶愚癡人者或有所行或聚
會坐或在道巷或在市中或四衢頭
說愚癡人相應事也愚癡人者殺生
不與取行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及成
就餘无量惡不善之法若成就無量
惡不善法者他人見巳便說其惡彼
[18-0240b]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二張淸愚癡
人聞巳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惡不
善之法他人見巳說其惡者我亦有
是无量惡不善之法若他知者亦當
說我惡是謂愚癡人於現法中身心
則受第一憂苦復次彼愚癡人又見
王人收捉罪人種種苦治謂截手截
足幷截手足截耳截鼻幷截耳鼻
或臠臠割拔鬚拔髪或拔鬚髪或著
檻中衣裹火燒或以沙壅草緾火焫
或内鐵驢腹中或著鐵豬口中或置
鐵虎口中燒或安銅釜中或著鐵釜
中煮或段段截或利叉刺或以鉤鉤
或臥鐵牀以沸油澆或坐鐵臼以鐵
杵檮或毒龍蜇或以鞭鞭或以杖撾
或以棒打或活貫標頭或鳥其首彼
愚癡人見巳便作是念若成就无量
惡不善法者王知捉巳如是考治我
亦有是无量惡不善之法若王知者
亦當苦治考我如是是謂愚癡人於
現法中身心則受第二憂苦復次
彼愚癡人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
若時疾病受苦或坐臥牀或坐臥㩉或
坐臥地身生極苦甚苦乃至命
[18-0240c]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三張淸欲斷
彼所有身惡行口意惡行彼於尒時
懸向在上猶如晡時日下高山影懸
向在地如是彼所有身惡行口意惡
行彼於尒時懸向在上彼作是念此
是我身惡行口意惡行懸向在上我
於本時不作福多作惡若有處作惡
者凶暴作无理事不作福不作善不
作恐怖所歸命所依怙我至彼惡處
従是生悔生悔巳不賢死不善命終
是謂愚癡人於現法中身心則受第
三憂苦復次
彼愚癡人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
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巳因此緣此
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旣生
彼巳受於苦報一向不可愛不可樂
意不可念若作是說一向不可愛不
可樂意不可念者是說地獄所以者
何彼地獄者一向不可愛不可樂意
不可念尒時有一比丘卽従坐起偏袒
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地獄苦云
何世尊答曰比丘地獄不可盡說所
謂地獄苦比丘但地獄苦唯有苦比
丘復問曰世尊可得以喻現其
[18-0241a]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四張淸義也
世尊答曰亦可以喻現其義也比丘
猶如王人收賊送詣刹利頂生王所
白曰天王此賊人有罪願天王治刹
利頂生王告曰汝等將去治此人罪
朝以百矛刺王人受教便將去治朝
以百矛刺彼人故活刹利頂生王問
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
活刹利頂生王復告曰汝等去日中
復以百矛刺王人受教日中復以百
矛刺彼人故活刹利頂生王復問曰
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彼人故活
刹利頂生王復告曰汝等去日西復
以百矛刺王人受教日西復以百矛
刺彼人故活然彼人身一切穿決破碎
壞盡无一處完至如錢孔刹利頂生
王復問曰彼人云何王人答曰天王
彼人故活然彼身一切穿決破碎壞
盡无一處完至如錢孔比丘於意云
何若彼人一日被三百矛刺彼人因
是身心受惱極憂苦耶比丘答曰世
尊被一矛刺尙受極苦况復一日受
三百矛刺彼人身心豈不受惱極憂
苦也於是世尊手取石子猶如
[18-0241b]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五張淸小豆
告日比丘汝見我手取此石子如小
豆耶比丘答曰見也世尊世尊復問
曰比丘於意云何我取石子猶如小豆
比雪山王何者爲大比丘答曰世尊
手取石子猶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
千倍百千万倍終不相及不可數不
可筭不可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
極大甚大世尊告日比丘若我取石子
猶如小豆比雪山王百倍千倍百千
萬倍終不相及不可數不可筭不可
譬喻不可比方但雪山王極大甚大
如是比丘若此人一日被三百矛刺
彼因緣此身心受惱極重憂苦比地
獄苦百倍千倍百千萬倍終不相及
不可數不可筭不可譬喻不可比方
但地獄中極苦甚苦比丘云何地獄
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手
捉則以鐵斧洞燃俱熾斫治其身或
作八楞或爲六楞或爲四方或令團
圓或高或下或好或惡彼如是考治
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千受无
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當至惡
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
[18-0241c]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六張淸何地
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
手捉則以鐵釿洞燃俱熾斫治其身
或作八楞或爲六楞或爲四方或令團
圓或高或下或好或惡彼如是考治
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千受无
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當至惡
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何地
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
手捉則以鐵槍洞燃俱熾强令坐上
便以鐵鉗鉗開其口則以鐵丸洞燃
俱熾著其口中燒脣燒舌燒齗燒咽
燒心燒胃従身下出彼如是考治苦
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
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當至惡不
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何地獄苦
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手捉
則以鐵鏘洞燃俱熾令强坐上便以
鐵鉗鉗開其口則以融銅灌甚口中
燒脣燒舌燒齗燒咽燒心燒胃従身
下出彼如是考治苦痛逼迫歲數甚
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極重甚苦終
不得死要當至惡不善業盡是謂地
獄苦比丘云何地獄苦衆生生
[18-0242a]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七張淸地獄
中旣生彼巳獄卒手捉則以鐵地洞
燃俱熾令仰向臥挓五縛治兩手兩
足以鐵釘釘以一鐵釘別釘其腹彼
如是考治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
百千受无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
要當至惡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
丘云何地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
彼巳獄卒手捉則以鐵地洞燃俱熾
令其伏地従口出舌以百釘張无皺
無縮猶如牛皮以百釘張無皺無縮
如是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
手捉則以鐵地洞燃俱熾令其伏地
従口出舌以百釘張无皺無縮彼如
是考治者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
百千受無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
要當至惡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
丘云何地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
巳獄卒以手捉其頭皮剝下至足従
足剝皮上至其頭則以鐵車洞燃俱
熾以縛著車便於鐵地洞燃俱熾牽
挽徃來彼如是考治苦痛逼迫歲數
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苦極重甚苦
終不得死要當至惡不善業盡
[18-0242b]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八張淸是謂
地獄苦比丘云何地獄苦衆生生地
獄中旣生彼巳獄卒以火洞燃俱熾
使揚撲地復使手取自灌其身彼如
是考治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
千受无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
當至惡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
何地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
獄卒以火山洞燃俱熾令其上下彼
若下足其皮肉血卽便燒盡若舉足
時其皮肉血還生如故彼如是考治
苦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千受无
量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當至惡
不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何地
獄苦衆生生地獄中旣生彼巳獄卒
手捉以大鐵釜洞燃俱熾倒舉其身
足上頭下以著釜中彼於其中或上或
下或至方維自體沬出還煮其身猶
如大豆小豆藴豆苫豆芥子著多水
釜中下極燃火彼豆於中或上或下
或至方維自沬緾煮如是衆生生地
獄中旣生彼巳獄卒手捉以大鐵金
洞燃俱熾倒舉其身足上頭下以著
釜中彼於其中或上或下或至
[18-0242c]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九張淸方維
自體沬出還煮其身彼如是考治苦
痛逼迫歲數甚多乃至百千受无量
苦極重甚苦終不得死要當至惡不
善業盡是謂地獄苦比丘云何地獄
苦彼地獄中有獄名六更樂若衆生
生彼中旣生彼巳若眼見色不憙不
可非是憙可意不潤愛非是潤愛意
不善樂非是善樂耳所聞聲鼻所齅
香舌所嘗味身所覺觸意所知法不
憙不可非是喜可意不潤愛非是潤
愛意不善樂非是善樂是謂地獄苦
比丘我爲汝等无量方便說彼地獄
說地獄事然此地獄苦不可具說但
地獄唯有苦比丘若愚癡人或時従
地獄出生畜生者畜生亦甚苦比丘
云何畜生苦若衆生生畜生中謂彼
闇冥中生闇冥中長闇冥中死彼爲
云何謂地生虡愚癡人者以本時貪
著食味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行
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巳因此緣此身
壞命終生畜生中謂闇冥中生闇冥
中長闇冥中死是謂畜生苦比丘云
何畜生苦若衆生生畜生中謂
[18-0243a]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十張淸身中
生身中長身中死彼爲云何謂名瘡
虫愚癡人者以本時貪著食味行身
惡行行口意惡行彼行身惡行行口
意惡行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畜
生中謂身中生身中長身中死是謂
畜生苦比丘云何畜生苦若衆生生
畜生中謂水中生水中長水中死彼
爲云何謂魚摩竭魚龜鼆婆留尼
提鼻提鼻伽羅提鼻伽羅愚癡人者
以本時貪著食味行身惡行行口意
惡行彼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巳因
此緣此身壞命終生畜生中謂水中
生水中長水中死是謂畜生苦比丘
云何畜生苦若衆生生畜生中謂齒
嚙者生草樹木食彼爲云何謂象馬
駱駝牛驢鹿水牛及豬愚癡人者以
本時貪著食味行身惡行行口意惡
行彼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巳因此緣
此身壞命終生畜生中謂齒嚙生草
樹木食是謂畜生苦比丘云何畜生
苦若衆生生畜生中謂彼聞人大小
便氣卽走徃趣彼食彼食猶如男女
聞飮食香卽便徃趣彼如是說
[18-0243b]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十一張淸彼
食彼食如是比丘若衆生生畜生中
謂彼聞人大小便氣卽走徃趣彼食
彼食彼爲云何謂鷄豬狗扞烏拘樓
羅拘稜伽愚癡人者以本時貪著食
味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行身惡
行行口意惡行巳因此緣此身壞命
終生畜生中謂食尿不淨是謂畜生
苦比丘我爲汝等无量方便說彼畜
生說畜生事然此畜生苦不可具說
但畜生唯有苦比丘若愚癡人従畜
生出還生爲人極大甚難所以者何
彼畜生中不行仁義不行礼法不行
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噉强者食弱
大者食小比丘猶如此地滿其中水
有一瞎龜壽命无量百千之歲彼水
上有小輕木板唯有一孔爲風所吹
比丘於意云何彼瞎龜頭寧得入此
小輕木板一孔中耶比丘答曰世尊
或可得入但久久甚難世尊告曰比
丘或時瞎龜過百年巳従東方來而
一舉頭彼小木板唯有一孔爲東風
吹移至南方或時瞎龜過百年巳従
南方來而一舉頭彼一孔板爲南
[18-0243c]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十二張淸風吹
移至西方或時瞎龜過百年巳従西
方來而一舉頭彼一孔板爲西風吹
移至北方或時瞎龜従北方來而一
舉頭彼一孔板爲北風吹隨至諸方
比丘於意云何彼瞎龜頭寧得入此
一孔板耶比丘答曰世尊或可得入
但久久甚難比丘如是彼愚癡人従
畜生出還生爲人亦復甚難所以者
何彼畜生中不行仁義不行礼法不
行妙善彼畜生者更相食噉强者食
弱大者食小比丘若愚癡人或時従
畜生出還生爲人彼若有家小姓下
賤弊惡貧窮少有飮食謂得食甚難
彼爲云何謂獄卒家工師家巧手家
陶師家如是比餘下賤家弊惡貧窮少
有飮食謂得食甚難生如是家旣生
彼巳或瞎或跛或臂肘短或身傴曲
或用左手惡色羊面醜陋短壽爲他
所使彼行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彼行
身惡行行口意惡行巳因此緣此身
壞命終還至惡處生地獄中猶如二
人而共愽戲彼有一人始取如是行
便失奴婢及失妻子復取巳身
[18-0244a]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十三張淸倒
懸煙屋中彼作是念我不食不飮然
我始取如是行便失奴婢及失妻子
復取己身倒懸煙屋中比丘此行甚
少失奴婢失妻子復取已身倒懸煙
屋中比丘謂此行所可行行身惡行
行口意惡行彼行身惡行行口意惡
行巳因此緣此身壞命終還至惡處
生地獄中比丘此諸行最不可愛實
不可樂非意所念比丘非爲具足說
愚癡法耶比丘答曰唯然世尊爲具
足說愚癡法也世尊告曰云何智慧
法彼智慧人有三相智慧標智慧像
謂成就智慧人說智慧也云何爲三
智慧人者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是
以智慧人說智慧也若智慧人不思
善思不說善說不作善作者不應智
慧人說智慧也以智慧人思善思說
善說作善作故是智慧人說智慧也
智慧人者於現法中身心則受三種
喜樂云何智慧人於現法中身心則
受三種喜樂也智慧人者或有所行
或聚會坐或在道巷或在市中或四
衢頭說智慧人相應事也智慧人
[18-0244b]
中阿含經苐五十三卷苐十四張淸
者斷殺離殺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
斷邪見得正見及成就餘无量善法
若成就無量善法者他人見巳便稱
譽之彼智慧人聞巳便作是念若成
就無量善法他人見巳稱譽者我亦
有是无量善法若他知者亦當稱譽
我是謂智慧人於現法中身心則受
第一喜樂復次彼智慧人又見王人
種種治賊謂截手截足幷截手足截
耳截鼻幷截耳鼻或臠臠割拔鬚拔
髮或拔鬚髪或著檻中衣裹火燒或
以沙壅草緾火焫或內鐵驢腹中或
著鐵豬口中或置鐵虎口中燒或安
銅釜中或著鐵釜中煮或段段截或
利叉刺或以鉤鉤或臥鐵牀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