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17c]
中阿含經卷第十履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習相應品第五有十六經初一日誦
何義不思念慙二戒敬各二及本際
二食盡智說涅槃彌醯卽爲比丘說
中阿含習相應品何義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
従燕坐起徃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
一面白日世尊持戒爲何義世尊
答日阿難持戒者令不悔義阿難若
有持戒者便得不悔復問世尊不悔
爲何義世尊答日阿難不悔者令歡
悦義阿難若有不悔者便得歡悦復
問世尊歡悦爲何義世尊答日阿難
歡悦者令喜義阿難若有歡悦者便
得喜復問世尊喜爲何義世尊答曰
阿難喜者令止義阿難若有喜者便
得止身復問世尊止爲何義世尊答
曰阿難止者令樂義阿難若有止者
便得覺樂復問世尊樂爲何義世尊
答日阿難樂者令定義阿難若有樂
者
[17-1118a]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二張履
*便得定心復問世尊定爲何義世尊
答日阿難定者令見如實知如眞義
阿難若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眞
復問世尊見如實知如眞爲何義世
尊答日阿難見如實知如眞者令猒
義阿難若有見如實知如眞者便得
猒復問世尊猒爲何義世尊答曰阿
難猒
得無欲復問世尊無欲爲何義世尊
答曰阿難無欲者令解脫義阿難若
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怒癡是
爲阿難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
得歡悦因歡悦便得喜因喜便得止
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難多聞
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眞因
見如實知如眞便得猒因猒便得無
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
脫生巳盡梵行巳立所作巳辦不更
受有知如眞阿難是爲法法相益法
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
此岸得至彼岸佛說如是尊者阿難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
行何義經第一竟五百二
十九字
[17-1118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三張履
*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思經第二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日阿難持戒
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
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難有不悔者不
應思令我歡悦阿難但法自然有不
悔者便得歡悦阿難有歡悦者不應
思令我喜阿難但法自然有歡悦者
便得喜阿難有喜者不應思令我止
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阿
難有止者不應思令我樂阿難但法
自然有
不應思令我定阿難但法自然有樂
者便得定心阿難有定者不應思令
我見如實知如眞阿難但法自然有
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眞阿難有見
如實知如眞者不應思令我猒阿難
但法自然有見如實知如眞者便得
猒阿難有猒者不應思令我無欲阿
難但法自然有猒者便得無欲阿難
有無欲者不應思令我解脫阿難但
法自然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
怒癡阿難是爲因持戒便得不悔因
[17-1118c]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四張履
不悔便得歡悦因歡悦便得喜因喜
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心
阿難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
實知如眞因見如實知如眞便得猒
因猒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
解脫便知解脫生巳盡梵行巳立所
作巳辦不更受有知如眞阿難是爲
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
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佛說如是
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
奉行
不思經第二竟四百五十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念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
丘多忘無正智便害正念正智若無
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
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
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不
多忘有正智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
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
止樂定
若有解脫便習涅槃佛說如是彼
[17-1119a]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五張履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念經第
三竟一百五十一字中阿含
習相應品慙愧經第四初一日誦我聞如
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給孤獨
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慙無
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
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
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
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無解
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慙有愧便習
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
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
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
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
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
涅槃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慙愧經
第四竟二百四字中阿含
習相應品慙愧經第五初一日誦我聞如
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給孤獨
園爾時尊者舎梨子告諸比丘諸賢
若比丘無慙無愧便害愛恭
[17-1119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六張履
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
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
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
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
眞猒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
諸賢猶
成内皮不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花實
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
若無慙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
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
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
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
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无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若比丘有慙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
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
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
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
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
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猶如
有樹不害外皮則内皮得成内皮得
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
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有慙有愧
便
[17-1119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七張履
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
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
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
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
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
習涅槃尊者舎梨子所說如是彼諸
比丘聞尊者舎梨子所說歡喜奉行
慙愧經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
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
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
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
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佛說如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戒經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戒經第七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尊者舎梨子告諸比
丘諸賢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悦
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
[17-1120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八張履*脫
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諸賢猶如有樹
若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
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
有犯戒便害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
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無解脫
便害涅槃諸賢若比丘持戒便習不
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
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諸賢
猶如有樹若不害根者則莖幹心節
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
亦復如是若有持戒便習不悔歡悦
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
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尊者舎梨
子所說如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舎梨
子所說歡喜奉行
戒經第七竟三百九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八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
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
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
行巳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
儀法巳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
[17-1120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九張履
法巳具戒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戒身
巳具定身者必無是處
具慧身者必無是處不具慧身巳具
解脫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脫身巳
具解脫知見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
脫知見身巳具涅槃者必無是處若
比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巳
具威儀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巳
具學法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巳具戒
身者必有是處具戒身巳具定身者
必有是處具定身巳具慧身者必有
是處具慧身巳具解脫身者必有是
處具解脫身巳具解脫知見身者必
有是處具解脫知見身巳具涅槃者
必有是處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
所說歡喜奉行
恭敬經第八竟三百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九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
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
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
行巳具威儀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威
[17-1120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張履*儀
法巳具學法者必無是處不具學法
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不具解
脫巳具涅槃者必無是處若比丘行
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巳具威儀
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巳具學法
者必有是處具學法巳具護諸根護
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
眞猒無欲解脫具解脫巳具涅槃者
必有是處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
所說歡喜奉行恭
敬經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中
阿含習相應品本際經第十初一日誦我
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給
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
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
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
習非無習何謂有愛習答曰无明爲
習無明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明習
答日五蓋爲習五蓋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五蓋習答日三惡行爲習三惡
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惡行習答
日不護諸根爲習不護諸根亦有
[17-1121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一張履*習
非無習何謂不護諸根習答日不正
念不正智爲習不正念不正智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不正念不正智習答
日不正思惟爲習不正思惟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不正思惟習答日不信
爲習不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信
習答日聞惡法爲習聞惡法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聞惡法習答日親近惡
知識爲習親近惡知識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親近惡知識習答日惡人爲
習是爲具惡人巳便具親近惡知識
具親近惡知識巳便具聞惡法具聞
惡法巳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巳便
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巳便具不
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巳便
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巳便具三
惡行具三惡行巳便具五蓋具五蓋
巳便具無明具無明巳便具有愛如
是此有愛展轉具成明解脫
非無習何謂明解脫習答日七覺支
爲習七覺支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七
覺支習答日四念處爲習四念處亦
有習非無習何謂四念處習答曰
[17-1121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二張履
三妙行爲習三妙行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三妙行習答曰護諸根爲習護
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
答日正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日正
思惟爲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正思惟習答日信爲習信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日聞善法爲習
聞善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善法
習答日親近善知識爲習親近善知
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善知識
習答日善人爲習是爲具善人巳便
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巳便
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巳便具生信具
生信巳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巳便
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巳便具護
諸根具護諸根巳便具三妙行具三
妙行巳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巳便
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巳便具明解脫
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際經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食經第十一初一日誦
[17-1121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三張履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
者其本際不可知本无有愛然今生
有愛便可得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
有食非無食何謂
爲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无明
食答日五蓋爲食五蓋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五蓋食答日三惡行爲食三
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
答曰不護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
正念不正智爲食不正念不正智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
答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思惟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
信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
信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爲
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爲食是爲
具惡人巳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
惡知識巳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巳
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
[17-1122a]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十四張履
*巳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巳
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
智巳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巳
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巳便具五蓋
具五蓋巳便具無明具無明巳便具
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大海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
爲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
食答日小河爲食小河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爲食大川
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曰小
川爲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
食答日山巖溪澗平澤爲食山巖溪
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巖溪
澗平澤食答日雨爲食有時大雨
雨巳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
澗平澤水滿巳則小川滿小川滿
巳則大川滿大川滿巳則小河滿小
河滿巳則大河滿大河滿巳則大海
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是有愛
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
明爲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無
明食答曰五蓋爲食五蓋亦有食非
無食
[17-1122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五張履
何謂五蓋食答日三惡行爲食三
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
答日不護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
正念不正智爲食不正念不正智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
答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思惟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
信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
信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
惡知識爲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
無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日惡人
爲食是爲具惡人巳便具親近惡知
識具親近惡知識巳便具聞惡法具
聞惡法巳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巳
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巳便具
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巳
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巳便具
三惡行具三惡行巳便具五蓋具五
蓋巳便具無明具無明巳便具有愛
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明解脫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答曰七覺
支
[17-1122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六張履*爲
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七覺
支食答日四念處爲食四念處亦
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
行爲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三妙行食答曰護諸根爲食護諸根
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日
正念正智爲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
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
爲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
思惟食答日信爲食信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爲食聞善
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
曰親近善知識爲食親近善知識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識食答
曰善人爲食是爲具善人巳便具親
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巳便具聞
善法具聞善法巳便具生信具生信
巳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巳便具正
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巳便具護諸根
具護諸根巳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
巳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巳便具七
覺支具七覺支巳便具明解脫如是
此明解脫展轉具成大海亦有食
[17-1123a]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十七張履
*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爲食
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
曰小河爲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爲食大川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日小川爲
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食
答日山巖溪澗平澤爲食山巖溪澗
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巖溪澗
平澤食答曰雨爲食有時大雨大雨
巳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
平澤水滿巳則小川滿小川滿
巳則大川滿大川滿巳則小河滿小
河滿巳則大河滿大河
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是明解
脫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答
曰七覺支爲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爲食
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
食答曰三妙行爲食三妙行
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曰
護諸根爲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護諸根食答日正念正智爲食
正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
正智食答曰
[17-1123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十八張履
正思惟爲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正思惟食答日信爲食信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日聞善法爲
食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
法食答日親近善知識爲食親近善
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
識食答日善人爲食是爲具善人巳
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巳
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巳便具生信
具生信巳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巳
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巳便具
護諸根具護諸根巳便具三妙行具
三妙行巳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巳
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巳便具明解
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佛說如
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食經第十一竟一千八百三十三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食經第十二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
者其本際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
有愛便可得
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曰無明
[17-1123c]
中阿含経卷第十第十九張履*爲
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无明食
答曰五蓋爲食五蓋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五蓋食答日三惡行爲食三惡
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
曰不護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
念不正智爲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不正念不正智食答
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思惟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
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
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日親近惡
知識爲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親近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爲
食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
答曰雨爲食有時大雨大雨巳則山
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平澤水
滿巳則小川滿小川滿巳則大川滿
大川滿巳則小河滿小河滿巳則大
河滿大河滿巳則大海滿如是彼大
海展轉成滿如是具惡人巳便具親
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巳便具
[17-1124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張履
聞惡法具聞惡法巳便具生不信具
生不信巳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
惟巳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
不正智巳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
根巳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巳便具
五蓋具五蓋巳便具無明具無明巳
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明
解脫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脫食
答日七覺支爲食七覺支亦有食
無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爲
食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
處食答曰三妙行爲食三妙行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曰護諸
根爲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護諸根食答日正念正智爲食正念
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
食答曰正思惟爲食正思惟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正思惟食答曰信爲食
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曰聞
善法爲食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知識爲食
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
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爲食大海亦
[17-1124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一張履有食
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日雨爲食有
時大雨大雨巳則山巖溪澗平澤水
滿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巳則小川滿
小川滿巳則大川滿大川滿巳則小
河滿小河滿巳則大河滿大河滿巳
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
是善人具巳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
近善知識巳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
巳便具生信具生信巳便具正思惟
具正思惟巳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
正智巳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巳便
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巳便具四念處
具四念處巳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
巳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
具成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食經
第十二竟九百三十字中阿
含習相應品盡智經第十三初一日誦
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劒摩瑟曇
拘樓都邑尒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知
有見者便得漏盡非不知非不見云
何知見便得漏盡謂知見苦如眞便
得漏盡知見苦習知見苦滅知
[17-1124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二張履
見苦滅道如眞便得漏盡盡智有習
非無習何謂盡智習答曰解脫爲習
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解脫習答
曰無欲爲習無欲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無欲習答曰猒爲習猒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猒習答曰見如實知如眞
爲習見如實知如眞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見如實知如眞習答曰定爲習
定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定習答曰樂
爲習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樂習答
曰止爲習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止
習答曰喜爲習喜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喜習答曰歡悦爲習歡悦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歡悦習答曰不海爲習
不海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海習答
曰護戒爲習護戒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護戒習答曰護諸根爲習護諸根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
正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
爲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
思惟習答曰信爲習信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信習答曰觀法忍爲習觀法
[17-1125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三張履
*忍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觀法忍習答
曰翫誦法爲習翫誦法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翫誦法習答曰受持法爲習
受持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受持法
習答曰觀法義爲習觀法義亦有習
非無
習耳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耳界習
答曰聞善法爲習聞善法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聞善法習答日徃詣爲習
徃詣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徃詣習答
曰奉事爲習若有奉事善知識者未
聞便聞巳聞便利如是善知識若不
奉事者便害奉事習若無奉事便害
徃詣習若無徃詣便害聞善法習若
不聞善法便害耳界習若無耳界便
害觀法義習若無觀法義便害受持
法習若無受持法便害翫誦法習若
無翫誦法便害觀法忍習若無觀法
忍便害信習若無信便害正思惟習
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習若無
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
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
解脫習若無解脫便害盡智習若奉
[17-1125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四張履
事善知識者未聞便聞巳聞便利如
是善知識若奉事者便習奉事若有
奉事便習徃詣若有徃詣便習聞善
法若有聞善法便習耳界若有耳界
便習觀法義若有觀法義便習受持
法若有受持法便習翫誦法若有翫
誦法便習觀法忍若有觀法忍便習
信若有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
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
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
定見如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若
有解脫便習盡智佛說如是彼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盡智經第十三竟八百六十
八字中阿含習相應品涅槃經
一日誦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
丘涅槃有習非無習何謂涅槃習答
曰解脫爲習解脫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解脫習答曰無欲爲習無欲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無欲習答曰猒爲習
猒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猒習答曰見
如實知如眞爲習見如實知如眞亦
有習非
[17-1125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五張履無習
何謂見如實知如眞習答曰定爲習
定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定習答曰樂
爲習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樂習答
曰止爲習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止
習答曰喜爲習喜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喜習答曰歡悦爲習歡悦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歡悦習答曰不海爲習
不悔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悔習答
曰護戒爲習護戒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護戒習答曰護諸根爲習護諸根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
正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
爲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
思惟習答曰信爲習信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信習答曰苦爲習苦亦有習
非無習何謂苦習答曰老死爲習老
死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老死習答曰
生爲習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生習
答曰有爲習有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有習答曰受爲習受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受習答曰愛爲習愛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愛習答曰覺爲習覺
[17-1126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六張履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覺習答日更樂
爲習更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更樂
習答曰六處爲習六處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名色習答曰識
爲習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識習答
曰行爲習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行
習答曰無明爲習是爲緣無明行緣
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處緣六處
更樂緣更樂覺緣覺愛緣愛受緣受
有緣有生緣生老死緣老死苦習苦
便有信習信便有正思惟習正思惟
便有正念正智習正念正智便有護諸
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
實知如眞猒無欲解脫習解脫便得
涅槃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
行涅槃經第十四竟六百六七三字
中阿含習相應品彌醯經第十五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闍
鬪村莽㮈林窟尒時尊者彌醯爲奉
侍者於是尊者彌醯過夜平旦著衣
持鉢入闍鬪村而行乞食乞食巳竟
[17-1126b]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七張履
徃至金鞞河邊見地平正名好㮈林
金鞞河木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
和適見巳歡喜便作是念此地平正
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徃流冷暖和適若族姓子欲學斷者當於此處我亦有所断寧可在此靜處學斷耶於是彌醯食訖中後舉衣鉢巳澡洗手足以尼師檀著於肩上徃詣佛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
我今平旦著衣持鉢入闍鬪村而行
乞食乞食巳竟徃至金鞞河邊見地
平正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
清泉徐流冷暖和適我見喜巳便作
是念此地平正名好㮈林金鞞河水
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暖和適若族姓
子欲學斷者當於此處我亦有所斷寧
可在此靜處學斷耶
至彼㮈林靜處學斷尒時世尊告日
彌醯汝今知不我獨無人無有侍者
汝可小住湏比丘來爲吾侍者汝便
可去至彼㮈林靜處而學尊者彌醯
乃至再三白日世尊我今欲徃至彼
㮈林靜處學斷世尊亦復再三
[17-1126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八張履
*告曰彌醯汝今知不我獨無人無有
侍者汝可小住湏比丘來爲吾侍者
汝便可去至彼㮈林靜處而學彌醯
復白日世尊無爲無作亦無所觀世
尊我有爲有作而有所觀世尊我至
彼㮈林靜處學斷世尊告日彌醯汝
欲求斷者我復何言彌醯汝去隨意
所欲於是尊者彌醯聞佛所說善受
善持而善誦習卽礼佛足繞三匝而
去詣彼㮈林入林中巳至一樹下敷
尼師檀結加跗坐尊者彌醯住㮈林
中便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
與害念彼由此故便念世尊於是彌
醯則於晡時従燕坐起徃詣佛所稽
首礼足却住一面白日世尊我至㮈
林於靜處坐便生三惡不善之念欲
念恚念及與害念我由此故便念世
尊世尊告日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
熟者有五習法云何爲五彌醯比丘
者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
和合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
謂第一習法復次彌醯比丘者修習
禁戒守護従解脫又復善攝
[17-1127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二十九張履
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彌
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二
習法復次彌醯比丘者謂所可說聖
有義令心柔軟使心无蓋謂說戒說
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說
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無
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沙
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彌醯心解脫
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三習法復次
彌醯比丘者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
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善
本不捨方便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
熟者是謂第四習法復次彌醯比丘
者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彌醯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五習法彼有此五習法巳復修四法云何爲四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乱念修无常想令斷我慢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
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
修習禁戒守護従解脫又復善攝威
儀礼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
戒彌醯若
[17-1127b]
中阿含経卷第十苐三十張履
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
共和合當知必得所可說聖有義令
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說定說慧
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損
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說
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比
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彌醯若比
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
和合當知必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
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善本
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
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
分別曉了以正盡苦彌醯若比丘自
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
當知必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
修息出息入令斷乱念修无常想令
斷我慢彌醯若比丘得无常想者必
得無我想彌醯若比丘得無我想者
便於現法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
爲涅槃佛說如是尊者彌醯及諸比
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彌醯經苐十五竟千三百二十
三字
[17-1127c]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三十一張履*中
阿含習相應品卽爲比丘說經第十六初一日誦我
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給
孤獨園尒時世尊告諸比丘心解脫
未熟欲令熟者有五習法云何爲五
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
共和合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
第一習法復次比丘修習禁戒守護
従解脫又復善攝威儀礼節見纖芥
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心解脫未熟
欲令熟者是謂第二習法復次比丘
謂所可說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
蓋謂說戒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
知見說漸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
知足說斷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
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
得心解脫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三
習法復次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
者是謂第四習法復次比丘修行智
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
別曉了以正盡苦心解脫未熟欲令
熟者是謂第五習法彼有此五習法
[17-1128a]
中阿含経卷苐十苐三十二張履
巳復修四法云何爲四修惡露令斷
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乱
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若比丘自善
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
知必修習禁戒守護従解脫閉復善
攝威儀礼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
持學戒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
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得所可說
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說戒
說定說慧說解脫說解脫知見說漸
損說不樂聚會說少欲說知足說斷
說無欲說滅說燕坐說緣起得如是
比沙門所說具得易不難得若比丘
自善知識與善知識俱善知識共和
合當知必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
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善本不
捨方便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
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智慧觀
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
了以正盡苦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
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惡
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
令斷乱念修无常想令斷我慢若比
[17-1128b]
中阿含經卷苐十苐三十三張履
丘得无常想者必得無我想若比丘
得無我想者便於現法斷一切我慢
得息滅盡無爲涅槃佛說如是彼諸
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卽爲比丘說經第十六
竟六百八十三字
九千七百五十六字
麗國分
司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17-1128c]
[17-1129a]
中阿含經卷第十一薄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中阿含王相應品第六有七經王相應品本有十初二四經分後七経屬第二誦日誦
七寶相四洲牛糞摩竭王鞞婆麗陵耆
天使最在後
中阿含王相應品七寶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舎衞國在勝林
給孤獨園尒